Skip to content

Monthly Archives: May 2020

  • 浸大中醫學生推出中醫食療菜譜手機應用程式 曾助親戚改善脫髮問題

    中醫食療着重飲食對人體保健和防治疾病的作用。浸大四名中醫系學生最近開發了一個手機應用程式「Foodmula」,用家以此應用程式評估自身體質,並獲提供根據自己體質的中醫食療建議,現已有逾270款食譜﹔此外,用家亦可以利用程式中的「食材計算機」,計算菜式使用的食材是否適合自己的體質,從而改進自己的飲食習慣。 手機應用程式「Foodmula」在今年4月推出,至今獲下載約700次,約77%用家為女性,並以年輕用家為主,86%用家為18至34歲。團隊指,體質分為平和質、陽虛質、陰虛質、氣虛質、氣鬱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和特稟質,是一種在成長、發育過程中形成的人體個性特徵,中醫會因應病人的體質為對方調養身體。 「Foodmula」的體質評估參考《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並因應地區性調整。用家可透過程式自行完成體質測試,包括挑選與自己最近似的嘴唇顏色、面色、舌苔,並形容胸、腹、背部和四肢的狀況等,以測出主體質及副體質,從而向用家建議合宜食譜及食材。現時提供甜品、小食、茶療、湯水、飯、麪、小菜等逾270款食譜,並每周更新食譜。 團隊成員李曉殷的親戚曾出現脫髮問題,她解釋,多數人覺得脫髮是因為腎虛,便不斷吃補腎如芝麻等食物,但親戚經過應用程式的檢查後,發現她主要是因為工作壓力大,睡眠及胃口不佳,是肝鬱脾虛而導致,故補腎並沒有作用。其後她調節好生活,根據體質(主體質為氣鬱質,副體質為痰濕質、氣虛質)去吃適合的食物,便有大大改善,例如氣鬱質可以選擇玫瑰、金橘、山楂等;痰濕則用薏米、紅豆等;而氣虛可以選擇黃豆、雞肉等。 團隊計劃下一階段計劃增設「養生AI」功能,透過人工智能技術,與用家進行簡單諮詢,根據用家的體質度身訂造養生計劃,例如透過用家電話內置的記錄步數、熒幕使用時間及睡眠時間等功能,提醒用家調節生活方式;亦正計劃與提供訂購食材服務(餸菜包)的社企合作,讓用家訂購個人化的中醫食療食材。 原文網址:https://bit.ly/3cfNUfa

     
  • 【科技.未來】手機App追蹤接觸者 科技公司比政府更強調私隱?

    兩大科技巨頭蘋果(Apple)和Google在上月罕有聯手,宣布將共同開發追蹤新冠肺炎接觸者的手機應用程式,以助及早發現和阻止病毒傳播,盡快解封社交禁令和恢復經濟。雖然他們的做法得到不少國家支持,但更罕有的是,也有國家認為兩間公司太過保護私隱而犧牲收集重要的抗疫數據。到底病毒傳播可以如何靠手機追蹤?在抗疫面前,私隱是否應該寸土不讓? 蘋果創辦人喬布斯(Steve Jobs)生前發現Google在開發一款智能手機平台與iOS競爭時,揚言會對之發起「熱核戰爭」。如今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下,兩大科技巨頭放下十多年來的「私怨」,在4月初宣布正共同開發一種追蹤冠狀病毒傳播的系統。 兩家公司在聯合聲明中說:「蘋果及Google全體員工相信,當前正是最需要我們攜手合作的關鍵時刻,由此我們才能解決全球最迫切的問題。」 要控制疫情,追蹤被診斷出患有傳染病的人所探訪的每個人和地點,是重要手段。根據世界衞生組織(WHO)的指引,受感染者應該列出接觸者名單,「努力查明所列每位接觸者,並告知其接觸狀態」。紐約州州長科莫(Andrew Cuomo)在上月底的記者會上估算,該州每10萬人就需要至少30個追蹤人員,因此,將僱用多達17,000名接觸追蹤人手,他形容將會建立一隊「追蹤者大軍」。 輔助「追蹤者大軍」 不過,牛津大學學者分析,人手追蹤接觸「太慢」,而且在疫情大流行下,難以擴大至足夠規模:「病毒傳播太快,無法以人手接觸追蹤來控制,但若果這過程更快、更有效和更大規模,那就可以控制……在症狀出現後,接觸追蹤僅推遲半天,後果就會差天共地,這決定了流行病是得以控制還是死灰復燃。」手機追蹤程式正被全球多國視為可以更快、更大規模追蹤曾接觸患者人士。正如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流行病學家及創新總監John Brownstein指出:「一般來說,過去的人手追蹤接觸牽涉大量手動工作。我們必須擴展公共衞生團隊,這項新技術可以減輕很多負擔。」 蘋果和Google計劃的追蹤方法是:任何運行相同或兼容應用程式的手機,透過藍牙發出和接收基於密碼學的「鑰匙」。當兩部手機持續一段時間處於一定距離內,例如10分鐘、兩米內,就會交換鑰匙。雖然藍牙本身無法直接測量距離,但可按藍牙信號強弱來估算兩者接近程度,信號愈強代表接觸愈近。假設某人確診了新冠肺炎,如果他同意在手機程式中申報病況,他的匿名用戶編碼將會上傳至系統中央資料庫,其他用戶的程式會自動定期與資料庫核對,就可知道他們是否接觸過患者,並向用戶發出通知,以盡快自行隔離或檢測。 科技巨頭近年因保護私隱不力而飽受批評和懲處,因此蘋果和Google是次甚為警覺。他們的做法會把個人的接觸記錄存在手機,中央資料庫掌握的就只有哪個匿名身份確診了。而且,蘋果和Google將先於本月釋出應用程式介面(API),讓各國公共衞生機構以之開發的追蹤程式可在Android及iOS裝置上互通操作。然後在未來數月,兩間公司會將這項追蹤功能分別直接融入手機操作系統之中,而不再需要經應用程式才收到通知。 兩家公司聲稱並不打算自行製作追蹤程式,也不會從中收集任何數據;又考慮到私隱,在開發者請求取得位置數據前不會允許權限;更承諾追蹤程式不會無了期運作,將在疫情受控後停止支援。甚至,Google和蘋果最初將應用稱為「接觸追蹤」程式,及後改稱為「暴露通知」(exposure notification)程式,把功能從大規模監視轉為更強調向個人的提示。 蘋果和Google還對其API使用設下一些限制,令追蹤程式更有效率,同時更保障私隱,例如只有政府衞生部門可以創建應用程式、使用應用程式和與公共衞生部門分享檢測結果前必須徵得用戶同意,也不允許數據作針對性廣告或執法用途。由於配對是在每個人的手機上而非中央系統進行,蘋果和Google的做法也稱為分散式(decentralised)追蹤。 這種追蹤方法本身也有其缺憾。新加坡接觸追蹤程式TraceTogether的產品負責人Jason Bay提醒,自動追蹤無法完全取代人力追蹤。因為太多關鍵訊息,例如接觸時是否在通風良好的地方、是否正在與一群人唱歌之類,都不能靠手機追蹤程式自動取得。人手追蹤者也可以特別負責沒有智能手機的貧窮人士或長者,這些都是較受新冠肺炎影響的群體。另外,抗疫也不能單靠追蹤,沒有足夠檢測工具的話也是徒然。以追蹤程式自願使用率全球最高(38%)的冰島為例,負責追蹤的督察Gestur Pálmason認為早期迅速的檢測和隔離,才是抗疫成功主因。 而且在技術上,以藍牙追蹤的成效也備受質疑。美國衞生與公共服務部健康資訊技術前國家協調員Farzad Mostashari向科技媒體《The Verge》指出,程式可能會產生很多偽陽性接觸:「如果我身處空曠,即使你距離我超過六呎,我們的藍牙也可能會相互接通;也可能隔着公寓牆壁或者不在大樓的同一層仍能接上,會被警示為一次親密活動。」甚至,電話直放而非平放在口袋中,也會明顯改變藍牙接收功率。 英國劍橋大學安全工程學教授Ross Anderson同意並補充:「問題是,藍牙不是為無線電測距而設計的……它取決於你如何握住裝置、是否戴着手套、是否下雨等。換言之,你會收到很多誤報。」除了令人煩厭之外,他還警告可能會產生「狼來了」的後果,令一些用戶逐漸忽略真實的警報。程式設計本身,到底二人接觸要相距多遠、持續多久才算可傳播疾病的親密接觸,定義也難以拿捏,太寬鬆會導致誤報太多,太緊也可能有漏報。 分散與集中之爭 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新科技實驗室主管Swarun Kumar指出,藍牙的準確度問題可藉由一同收集和分析更多其他數據來解決:「手機上還有其他感應器。例如環境光感應器可以告訴你手機是否放在口袋或錢包中,反映信號有可能受到阻隔。指南針和陀螺儀可以告訴你手機的定向。」 也有專家主張收集手機定位數據比藍牙更有用。美國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副教授Ramesh Raskar指出,「位置和背景資料對於追蹤接觸者非常重要」,使用藍牙「只會收到通知,但不會知道發生了什麼。你是在雜貨店戴着口罩的情況下接觸,還是在社交活動上、咖啡店」? 從全球衛星定位(GPS)、手機網絡和Wi-Fi信號集結的位置數據,可以反映某人在何時出現在何地的行蹤。位置跟蹤可能無法準確告知你與感染者曾經走得有多近,但至少可以知道你曾經出現在哪裏、有多少其他人同時與他接觸。Raskar和華盛頓大學的學者正分別展開以位置數據為主的項目,只會上載感染者的匿名行蹤,以追蹤疫情擴散。 但蘋果和Google對API設下的限制,令政府無法以之自行建立集中式或收集地理位置的追蹤程式。法國政府本打算於今年6月推出一個與醫療系統「捆綁」的手機追蹤程式StopCovid,然而,法國數碼部長Cédric O要求這些科技公司放寬私隱保障卻不果。他在本月初接受電視採訪時批評:「蘋果本可以幫助我們使它運作得更好。一間經濟狀況從未試過這麼好的公司,竟沒有幫助政府應對危機。我們會記住。」 […]

     
  • 超強免費影相App! 免去背直接「剪貼」物件到Photoshop

    在Photoshop剪裁需要的影像,大家通常都會使用手動為主的「套索工具」或有一定AI支援的「快速選取工具」來勾勒出所需影邊緣來建立選取範圍。但有了法國開發的此AR手機App,用家可以跳過這個需要小心翼翼的去背程序了。 法國巴黎程式員Cyril Diagne身兼藝術家同設計師身份。Diagne近日在個人Twitter分享他開發的AR 擴增實境技術手機App的使用短片示範,它竟然能做到「剪貼現實」。 你沒看錯,Cyril Diagne此隻AR手機的App同時具有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技術,可以將手機鏡頭拍底的現實物件(圖中盆栽)直接複製成AR影像物件,並貼上Photoshop之類修圖軟體。只要手機鏡頭面對着電腦螢幕,AR物件運行一會後便會出現在圖像編輯軟體介面上。 無人可以百份百肯定Cyril Diagne這支影片是真正的手機App使用情況,可能只是以特技後製呈現的CG範例。不過Diagne絕非吹牛,相關手機App開發概念已發佈到GitHub。Diagne表示應用程式目前處於原型階段,它結合了AR和BASNet機器學習技術,把影像「複製」和「貼上」的步驟是分開,各有不同技術原理來達成。 簡單講,用手機鏡頭拍攝照片時,BASNet機器學習支援的AI人工智能會自動識別,再以AR物件形式剪裁出現實世界中的物體,此程序是之為「複製」。接下來,BASNet跟另一種稱為OpenCV SIFT的技術結合,令手機和電腦同步,從而讓用家只要把手機對準電腦螢幕上顯示的執圖軟件指定位置,即可完成「貼上」程序。 所有這些技術和操作機制都整合到Diagne為其手機設計的App中,結果令人震驚。手機將影像AR物件自現實世界「裁切」出來大約需要2.5秒,而將物件黏貼到Photoshop文檔中,則只需要4秒。 AR物件剪貼背後的程式代碼可於GitHub上下載,但要注意代碼目前只屬研究原型,而不是面向普羅大眾消費者的功能。如果Adobe未來真的把此App整合至Photoshop中,絕對是用家之福。 原文網址:https://bit.ly/2YO4cZF

     
  • 【新冠肺炎・措施】法國和英國測試病毒追蹤應用程式 助隔離患者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持續,在中國以外疫情持續蔓延之際,除了「重災區」意大利及西班牙疫情雖有趨緩跡象,美國和印度等確診個案在持續增加。多國政府除進行「封國」及「封城」措施,亦有要求人們不要出街、不要外遊以及保持社交距離等等。 法國:數碼事務部長塞德里克・奧(Cedric O)5月3日表示,隨着當地11日起放寬限制措施,一個由國家資助的追蹤病毒的應用程式(app),會進入測試階段;該app可以評估一個病毒感染者將病毒傳播他人的風險,有助隔離病毒傳播者。 法國駐英國領事館5月3日指出,法國強制隔離措施並不適用於「來自歐盟其他成員國、神根區國家和英國的入境人士」,當局短期內將公布有關細節。 法國衛生部長韋朗(Olivier Veran)5月2日表示,政府決定延長原定5月11日結束的緊急狀態多兩個月,直至7月24日。他又指,政府將要求所有由海外回國的人,包括國民及旅客,均須在入境後強制隔離兩周,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英國:內閣辦公室大臣高文浩(Michael Gove)5月3日指,本周會在英格蘭南岸對開的懷特島(Isle of Wight)試驗一項新冠病毒追蹤計劃,要求島上居民下載一個智能電話應用程式(app),結合追蹤密切接觸者的傳統方式,以確保受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能夠居家隔離,減低病毒進一步散播的風險。 伊朗: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宣布全國132個縣的清真寺會在5月4日起重開。該國清真寺自3月初起全部關閉。 巴勒斯坦:經過長達40天的「封國」行動後,該國證券交易所恢復交易,政府也在開始放寬一些措施。 亞美尼亞:位於歐亞交會處的這個國家,即使確診個案增加,政府仍決定讓商店、餐廳、酒巴開放營業。 以色列:該國之前為對抗疫情關閉學校,經過50天後,政府宣布以色列以及約旦河西岸佔領區的第一班及第三班學生可復課。政府表示也讓高中最高2級的學生復課,讓他們準備大考。 泰國:政府由5月3日起放寬一些限制措施,同時允許部分公園和企業重開。 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長陳振聲5月3日表示,新加坡將在未來幾周放寬限制措施。從12日起,該國會逐步恢復製造業的運作,同時還會允許包括理髮店和洗衣店在內的商店重開。 韓國:韓國的「保持社交距離」措施5月5日到期。國務總理丁世均3日宣布,該國將從6日起轉入生活防疫階段。自6日開始,韓國政府允許先前暫停營運的設施分階段重開,原則上允許在遵守防疫方針的前提下舉行聚集活動。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Pedro Sanchez)5月2日宣布,4日起要求乘搭公共交通的民眾必須佩戴口罩,政府會在各公共交通樞紐分發600萬個口罩,並會另外向地方政府分發700萬個口罩。當局會批出規模達160億歐元的資金,協助重建受疫情重創的地方政府經濟。 當局從2日開始,容許民眾依據年齡,在不同時段到戶外做運動,是封鎖令實施七周以來的首次。 原文網址:https://bit.ly/2WfQHAB

     
  • 90後開發手機APP 助小孩理財

    花錢容易儲錢難,不少人缺乏健康的理財觀念,「有幾多使幾多」,以至每到月底便成「月光族」,似乎香港缺乏從小培養的理財意識。兩位九十後青年就洞悉到這個問題,開發了專為親子理財教育而設的手機應用程式「Mellow」,並與Global Cash合作推出預付卡,實行將零用錢電子化。家長可將零用錢匯入子女的預付卡,並透過應用程式掌握子女的消費情況,從而向他們灌輸正確的用錢概念。創辦人認為,學校教育或坊間許多理財班都流於概念,欠缺實踐,但小朋友學習理財最好是「掂到真錢,畀一筆小朋友自己管理」,建議家長可先從今年的利是錢開始放手。 應用程式主要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儲積分,不涉及金錢,適合讓較年幼的孩子建立理財觀念。家長可先與子女訂下獎勵,例如去迪士尼、買新玩具等,然後可以透過應用程式,設立一些任務給子女,如幫忙打掃、默書一百分等,子女完成任務後,便可得到一些積分,積少成多。待積分儲到特定數目後,便可兌換獎勵。 創辦人之一陳枳橋(Teresa)表示,這個概念是參考外國家長做法:「外國好多家長都會讓小朋友透過做家務賺零用錢,不過我們擔心香港家長會覺得太功利,於是將零用錢改成實際獎勵。」這樣一來,孩子能從小明白世上沒有不努而獲的事,學懂要付出才有回報的道理;二來,家長又能從中與子女互動,增進親子感情。 Mellow與Global Cash合作 年紀較大或建立了一定理財概念的孩子,可由家長申請預付卡,進入真金白銀的實戰階段。家長可把零用錢透過轉數快匯入預付卡,該卡可在全球支援萬事達卡款付的商店使用,也能用於網上購物。雙方可透過應用程式,即時查閱其消費紀錄。創辦人建議,家長可根據這些記錄,審視子女是否用得其所,並指導他們如何恰當運用金錢。 零用錢電子化在香港是個很新穎的概念,華人往往覺得錢要白花花的握在手中才實在。然而,另一創辦人冼璞鏞(Chester)指出,電子支付在全球已是大勢所趨,加上家長可透過應用程式追蹤子女的用錢情況,其實更加實在:「很多家長都表示,用現金好難計住小朋友用了幾多錢、用了在哪里,但電子支付反而可以追蹤到。」他又指,萬一小朋友遺失了預付卡,家長可透過應用程度即時凍結款項。 「Mellow」獲得不少好評,去年更獲得 TechCrunch Top Picks,有機會將應用程式帶到矽谷展示。程式的下載次數目前達三千多次,不少家長表示,使用這個程式後,對子女的消費有更多掌握,子女也因而儲多了錢。創辦人計畫日後或與學校合作,將健康的理財概念帶入校園。 原文網址:https://bit.ly/2KS76V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