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可能都把學生參賽的APP當成『作品』,但現在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作品,還是一個完整的『商品』,」浙江大學教授陳文智說道。
既然是一場比賽,這些年輕開發者也得要緊抓「時下趨勢」,才能博得評審青睞。從中,或許也能看出接下來iOS開發者們的APP設計新動態?
一台蘋果裝置還不夠,APP要和更多裝置結合
「這兩年的比賽有一個明顯的趨勢,要和其他的裝置結合,」Studio A教學部主任林婕妤觀察,一款APP若是可以和兩種不同的裝置連結,甚至是結合外界的終端設備,讓APP有越多種使用方式,才能更脫穎而出。
像是這次奪下一等獎的台北教育大學作品《從前從前》,讓小朋友使用Apple Pencil自己繪畫創造角色;龍華科技大學的《Fire Scene VR》,則是一口氣推出手機APP、AR、VR三種版本,只要將手機置入Google Cardboard、小米眼鏡等VR眼鏡中,VR版本就能和多個廠牌眼鏡一起搭配使用。
語音當道!不Hey Siri一下都不行
無論是被智慧音箱市場所帶動,還是手機裡的語音助理越發成熟,「語音」已經成為新一代的人機介面。
不少學生團隊都有考慮到和Siri的連結。再舉回《從前從前》的例子,當小朋友創作好故事,存入故事庫並設定好故事名稱後,為了讓小朋友更方便聽故事,只要和Siri說:「Hey Siri!我想要聽『白雪公主與七個細菌人的故事』」,Siri就會自動開啟APP講故事。
運用更多Kit,也更注重設計
「這次不只是APP設計,在展示的環節,同學用了很多不同的開發者套件來做,讓demo更豐富、更容易理解,」陳文智指出。
例如「ARKit」是一大熱門,有AR功能的作品多不勝數。
香港大學團隊設計的社交類作品《愛拼》,可以透過鏡頭中的真實畫面,看到各種用戶設下的活動、地標的「標示」,甚至在同一個景點,能看到其他用戶用自身視角拍下的照片。
陳文智強調,令他驚喜的是,前幾屆的學生往往會忽略介面設計,但這次80%以上作品都有注重設計感、美化介面,「一個作品不一定要考慮到這些,但一個成品、一個完整成熟的商品,就應該要考慮這些。」
比賽贏家靠APP創業去,在學校先跟蘋果「實戰」接軌
蘋果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葛越認為,這是學生很好跟「社會接軌」的橋樑,因為在過去三年的比賽中,一等獎獲獎者裡有3人同學在高校任教,還有另外3人用當初開發的產品和APP創業,有人甚至在蘋果總部工作。
其實,在中國大陸有不少大學經過蘋果認證,成立了iOS Club,給了學生不少在一般校園中,沒有辦法獲得的蘋果資源,為成為iOS開發者做更多「實戰」準備。
而在台灣,蘋果把這和學校合作的「重責大任」,委由Studio A執行與經營。逢甲大學在2017年8月,終於通過蘋果的層層審核,成為大中華地區第一個RTC(Apple Regional Training Center, 蘋果區域教育培訓中心),未來並負責全台灣蘋果程式設計合格師資的培訓工作。
2018年11月,淡江大學也成為全台灣第二個RTC。根據Studio A透露,長榮大學和東華大學也在積極申請中,「目前中部、北部各有一間,我們希望南部跟東部也能成立,」Studio A總經理程應龍說。
原文網址:http://bit.ly/32XRiqo